《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动画片票房排行榜上一举登顶,是这季度电影市场最令人震惊的新闻。关于它的评论已经如潮水般涌现,而在票房稳固之时,来自业界的讨论或许才刚刚展开。
本文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动画从业者兼制片人,他从行业角度探讨了《哪吒》的“燃”点,以及3D风格带来的优势与挑战,以及这部电影对整个行业所承载的意义。
哪吒对抗了天命,《哪吒》也实现了逆袭,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
春末夏初的一天,我与一位深谙动画行业内幕的人见面,好奇地问他:“这些年,你们靠动画公司赚到钱了吗?”他爽朗地回应:“这些年,你听说过谁因为动画赚到了钱?当然啦,那些大佬还是通过炒股发家!”
恰巧,在此期间,《流浪地球》已是影史上的巨星,《阿丽塔》让人们对于《阿凡达2》的期待更加迫切。而《复仇者联盟4》的首映即将到来,预计将是票房的大赢家。
奇迹般的是,这几部影片,无论是中方还是外方,都以VFX(视觉效果)为核心。尽管动画和VFX源自同一根基,但自2018年下半年起,动画公司、创作者遭遇了一场灾难性的洗礼连低成本漫画都难以为继。即使是在色彩斑斓的地球屋这样的产业巨头,也经历过两部票房平平无奇的作品。
这样的背景下,“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哪吒宿命的话语,也成为了整个行业的一种呐喊,因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人,我们要燃烧吧!
为什么那些耀眼的中国动画总是在“燃”上做文章呢?其实,如果谈到“燃”,日本就是我们的老前辈。在远古时期,如《铁臂阿童木》、《龙珠》,近现代则有《海贼王》、《火影忍者》、《银魂》,更别提国民级爆款——《灌篮高手》。甚至于萌萌哒的小哆啦A梦,在剧场版里也常常以“燃”作为故事的一个部分。这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国内市场曾经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关键词?
五六年的过去,最受欢迎的是那被称作“合家欢”的概念,它来源于迪士尼和皮克斯,但实际表现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沉默而坚定的观众,如同云雾中的迷失者,只能留下硕果仅存的心碎——只有《熊出没》(半个)合家欢。这一切似乎表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问题之所在,并不是导演或者编剧,而是在策划层面。在这里,大数据技术被应用,以帮助出品方避险。但这种技术远非万能,它有效地帮助大家避免风险,却无法保证成功。而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观众仍未成熟,没有家庭观看电影的情节习惯。这意味着商业电影类型先行,这一点,即使在動畫领域也不例外。
终于,一部名为《大圣归来的作品打破了这一局面,它以热血和爆炸性的方式引领潮流,使得众多策划人猛然醒来,对岛国经验产生共鸣。“戏剧原理中第三幕必须酣畅淋漓啊?”这个问题正好适用于当前的情况。
那么,为何这群受众相对较为年轻也是中国動畫電影「燃」的原因呢?当一个動畫電影吸引的是学生党或者刚毕业没几年的职场新鲜人,他们渴望改变世界、获得尊重的时候,“那个人定胜天”,就像东方文化中的哲学一样,将你代入其中。你也曾被世俗粗暴定义,被孤立,你渴望改变世界、获得尊重。那个人,就像是小小の戰神哪里,可以把你带进他的世界,与他一起颠覆规则,与他一起成为英雄。你知道吗,“人定胜天”,这是一种典型东方思维,在西方,则更多依赖祈祷而非斗争。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逆转:
“以弱胜强”
“绝杀”
通常将它们融为一体,比如说魔童降世就很典型。一开始,被定义为恶魔孽子,即便给乡邻带来了麻烦,即便给师傅带来了困扰,但当面临宇宙法则的时候,小哪吒绝对是个弱小。但战胜老天爷,就是要用力量去证明自己的强大。而方法不能简单直接,还需要是一个崩溃前的反扳,让全身心投入却仍旧失败的人物突然间发现自己拥有超越极限的能力,从而完成逆转,这样的冲击感才能真正触及观者的灵魂,所以通常战斗戏可以分解成三个阶段:
全力以赴但仍旧落败
激励金句+超化
炫酷反击
除了激励金句,其余都依赖于绘图进行表达(大多数无台词)。所以动物之所以比真实影片更具煽情性,有赖于导演利用绘图技艺超越物理镜头透视感、打破角色物体边界实现速度与力的增强烘托以及肢体变形塑造更厉害招式,而且它还不会像VFX特效镜头那样昂贵。此刻,由此可见,“燃”的道理清晰可闻:写意感2D, 雕塑般3D
那么,《哪吒》的“燃”究竟代表了什么呢?或许正代表着彩条屋旗下的制作团队对于3D技术理解提升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首先,我感觉他们对于预算有了一种更宏大的认识。不只是控制时间,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资源。在这样条件下,导演和团队在前半部分比较节制,把剩下的预算花费在后半部分连续炫酷行动场面的设计上保留下来。这让我想起最后15分钟完美结尾不足的问题,现在看起来保全了精华,对行业标准也有重大贡献。我认为国产动画不可多得精华,对未来甚至可能影响产业标准提升都有巨大的作用。不过正因为绘图带来的突破感,“燃”其实是一种更加适合用2D表现的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题材由于其主角一般是人类,不宜采用动物模型,因此3D模型设计脱胎于雕塑;然而历史文化源自国笔草描,本就缺乏向雕塑认知沉淀,同时存在恐怖谷效应,使人物难以接受写实塑造成三维人物,所以哪吒成了夸张的大男孩造型;敖丙配角只能得到二次元化扑克脸。
其次,从表演角度来说,由于是基于模型物理结构很难被打破(现在新技术虽有一些实现但存在问题且昂贵),绑定工作基于效率考虑不能无限离散角色希望张力细腻同时兼备就会非常艰难——你会看到每个角色表情总是夸张,而敖丙几乎全程只通过肢体表演。
倒是不管火尖枪混天绫CP组合生机勃勃。
因此,一旦选择采用三维形式往往利用道具给人物造势——记住猎猎披风吗?
变身时飘舞混天绫周身火焰异曲同工。
最后,从格斗方式看西方法术偏物理抽象玄学抽象招式不同—因此,当你惊叹疯狂动物城表情灵活自由觉得哪吒表情过分或不足时,这其实本质上就是技术路线先天不足,
如果选用二维形式可能会显得更加神韵—特别是在描述东洋武术方面来说三维确实无法完全捕捉那种气功道法抽象招式——所以虽然三星铜门卫设计最出色之一点亮光之一,
但是若选用二维艺术形式,或许能够呈现出更多细腻的情景和丰富的情感空间—